礼物更是精致巧思,暧昧又矜持。玉佩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易经“束帛笺笺,”“用二簋”等句也体现了古人的礼尚往来的方式,古人送礼用的食盒,至今仍有沿袭,每年的2月14是东方情人节,送玫瑰和巧克力已经是惯例且没有新意,那古板的古人又是如何过情人节互赠礼物的呢。
1、古人送礼都送些什么?
古人生话来往的送礼方式,也是多样化。富豪、官员间送礼都开礼单,所送之物无非是珠宝、绢帛、银钱、食物之类,普通百姓间,送鱼、肉、食品之类彩礼也有送绢帛、银钱的,看古小说就有描述。易经“束帛笺笺,”“用二簋”等句也体现了古人的礼尚往来的方式,古人送礼用的食盒,至今仍有沿袭,而民间比较贫穷的人家走亲看友,有的把烧饼(一种烤制的面饼)用麻绳穿起来,油条用麻杆串起来。
手中一提,就可走亲串友啦!夫子曰“周用商礼少损益”,代代相传,虽所送礼物有所不同,大体也离不开送些生活所需或讨人喜欢的东西罢了,《三国演义》上有人送曹操一盒酥,被扬修分给众人吃了,当时曹操还没尝一口,因事务怱忙,提笔在封面上写了“一合酥”,就怱怱离开了,回来见酥已无,问及此事,扬修说,丞相写的一人一口酥,所以就分吃了!还有提到有人送刘备牛尾,刘备用其编帽被诸葛亮数道了一顿。
2、在古代,人们七夕都会送什么礼物?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七夕这天,恋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送玫瑰花、巧克力,或者一起吃个烛光晚餐——这都是现代人欢庆爱情的方式。而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七夕,几千年来,古代人又是如何表达爱意的呢?同心结《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故事的万一,目睹神伤,
团扇越国大夫范蠡到诸暨城南苎萝山寻觅贤良,却与赤足浣纱的西施一见钟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心灵手巧的西施便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范郎,古人在以诗词表达自己心声时,也不忘用团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如意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戒指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沉香从刘向赠沉香定名之情节来看沉香的历史渊源,人们很早就已将沉香视为珍贵之物,到了明清,宫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笔筒、木瓶、觥杯等工艺精细的摆件,特别是小巧玲珑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挂在身上可散香味,这种艺术品特别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