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抽贷”依据的是相关合同条例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个别情况外,银行所谓的“抽贷”行为是符合当时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协议条款的。抽贷,一提起这个字眼,借款人都是咬牙切齿,甚至有人会直接去银行上门闹,银行的贷款协议是格式合同,在提前还款等协议上是明确的,贷款企业当时肯定是知晓的。
1、恒大危机,为什么会是广发银行先抽贷?
广发行应该是看到了恒大的危机,更准确说是看到了恒大在危机下不合规的操作。银行贷款给你,是让你建房的,建好房,回笼资金赶快还钱,假如你提前建好房卖了钱,以不到还贷期,把此款项挪作它用了,抵押物没了,或者是你不把此贷款用于建房,而是用于其它地方,银行能不急么?能不抽贷么?自从”房地产红线”出台后,恒大有息负债从8700亿减少到5700亿。
为了跨过红线,在销售额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你和道恒大怎么做的么?它拒付、延付了建筑商、供货商和投资者的应付款、到期兑付,拿去还有息债务了,这才是最大的雷,不付钱,停工停产是迟早的事,连普通人都看得出来的事,作为拥有众多经济分析师、专家的银行会看不出来?所以广发行抽贷也属正常了,仅仅只是导火索而已。,
2、银行提前抽贷属于失信吗?失信算不算老赖?
我是欣奇理财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欣奇曾经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审查岗,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审核对公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抽贷”这个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即暗含“银行中止企业贷款”的贬义。但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抽贷”可能就是一个单纯的融资解决方案,下面请听欣奇慢慢道来,一、到底什么是“抽贷”?实际上,“抽贷”这个词是偏口头化的,比较正式的说法是指银行提前收贷的行为,即银行依照合同约定的加速到期条款,在企业债务人触发相关条款时使贷款合同提前到期,并要债务人还贷或单方面扣划债务人银行存款、保证金等行为。
通过对比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抽贷”这个词所表达的感情倾向是有待商榷的,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不善,发生债务危机的情况下,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回收贷款的行为经常会被扣上“对企业抽筋扒皮,不择手段回收贷款”的帽子。但事实上,银行有的时候也挺委屈,银行从本质上来说是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要承担相当大的社会责任,而作为企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因此,面对贷款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需要回收贷款时,银行本身也是非常纠结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客户好好发展?但考虑到经营考核,和对企业发展预期的判断分析,或许所谓的“抽贷”对于银行来说才是最好的抉择,二、“抽贷”依据的是相关合同条例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个别情况外,银行所谓的“抽贷”行为是符合当时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协议条款的。
银行的贷款协议是格式合同,在提前还款等协议上是明确的,贷款企业当时肯定是知晓的,不夸张地说,市场上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上,或多或少都会明确说明此类条款,以免今后出现还款纠纷。毕竟,发放大额贷款本身就是一件风险非常高的业务,三、“抽贷”常规情况是基于银企双方共同商议下完成的就实际而言,欣奇接触到的很多所谓“抽贷”情况,都不是单方面的、搞突然袭击的。
以我亲身经历的案例为例:当时,我分行某贷款企业客户A出现经营不善、还款逾期的情况,贷款评级也随之下降至“关注类”,由于该公司贷款体量中等,总体贷款金额在7500万元,因此负责维护的客户经理及时与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建议企业A通过自有资金加过桥资金及时结清贷款,我行后续通过转贷方式再次贷出资金支持企业经营,缓解流动性压力。
但基于企业目前的状况,贷款金额会逐步减少,希望企业在缓冲期间内通过提高销售额、减少经营成本等方式,增加流动资金,后续根据企业状况再来评估转贷金额。在当时的情况下,企业A负责人权衡利弊,最终同意该方案,因为按照贷款协议,贷款银行完全可以不和企业商量直接扣划资金的,现在银行提出的“结清转贷”策略,虽然减少了可贷款金额,但给予了充分的缓冲期,使企业依旧有一定的资金维持生产经营,以图东山再起,也算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