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的意义非常之大,可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随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称东南互保,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协议,但是也是支持东南互保。
1、清末的东南互保是什么操作,为什么要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的意义非常之大,可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说明各地督抚已经可以在明面上和清廷中央抗衡,清廷中央已经对地方没有控制力了,这个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简单的来说,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事情的背景义和团竖起“扶清灭洋”的口号以后,确实做了一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情,以至于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剿灭义和团。
但是因为义和团是“扶清灭洋”,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一直很暧昧,边剿边抚,以抚为主,所以义和团发展非常快,而等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以后,她一直担心西方列强不认可,害怕西方列强要帮助光绪复辟。实际上西方列强根本不在乎清政府谁在当家,他们只在乎在华利益,只在乎义和团,所以他们对慈禧太后的政权表现出很不关心,这种清政府和列强的认知差异导致了慈禧对列强的极端怀疑。
慈禧太后深信列强有复辟光绪的企图,当义和团蔓延到京津后,公使团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判断和决定: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威胁时就将卫队召进北京;组织西摩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远征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列强发动了夺取大沽炮台的战斗,至此,慈禧太后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同时宣战。
各地督抚的情况督抚在以前是没有军权财权人事权的,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以后,清廷没兵,没钱。于是就把权利下放给各地督抚,让他们就地编练团练用来围剿太平军,洋务运动兴起后,户部被迫允许督抚就地筹款。同时清廷被迫重用汉人,下放部分权力,曾国藩、胡林翼等督抚积极改变旧制,掌握了军权、财权和人事权,政令军令得以统一而行。
但随着督抚权力的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于是,督抚势力膨胀的局面开始出现,宣战以后东南督抚的密谋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当宣战诏书下达到各省时,邮政大臣盛宣怀将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而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看到宣战诏书以后,立即回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随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称东南互保,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协议,但是也是支持东南互保。
至此,东南互保的局面形成,东南互保签约图东南互保与列强的协议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
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六、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