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字面含义,他实际上在生活中的适用场景很多。这里还有个故事,艾萨克·牛顿早年在铸币局上班,当时英国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很严重,也就是原本的20块钱就变成了21块钱你刮一次,我刮一次,最后一枚西里尔银币就变成了这样...但这枚银币本身代表的是一块钱啊~所以大家在交易的时候都会倾向于把这种处理过边角料的货币(也就是劣币)先用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用完好的银币(良币)了,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1、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时候盛行,我就打个比方。咱们知道以前的货币多为金银铸成吧,因为这两种天然金属本身就足够稀缺,因此用来作为货币的话非常靠谱,而且面值一般都和贵金属本身的价值挂钩,但货币的发行总得是个政府行为吧,而金属货币他是可以被重铸的吧~然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枚西里克银币是这样的,假设说它的面值是一块钱但有些人就会把银币的边缘刮掉一点,就变成了这样,而刮掉的那些碎银屑可以拿来重铸,这样一来,20枚银币都挂掉一点边角产生的碎屑就能重铸一枚银币。
也就是说,原本的20块钱就变成了21块钱你刮一次,我刮一次,最后一枚西里尔银币就变成了这样...但这枚银币本身代表的是一块钱啊~所以大家在交易的时候都会倾向于把这种处理过边角料的货币(也就是劣币)先用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用完好的银币(良币)了,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里还有个故事,艾萨克·牛顿早年在铸币局上班,当时英国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很严重。
因此牛顿给硬币设计了锯齿状的边缘,而财政局也下令不准流通缺边的硬币,这样一来算是控制住了那帮人削边角料重铸货币的脏套路,当然,这只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字面含义,他实际上在生活中的适用场景很多。比如薛兆丰老师也讲过一个故事,战俘营里的经济学一般战俘营里头往往会以香烟作为货币,而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在香烟里头掺草、掺头发丝之类的来替代部分烟丝,而被替代的烟丝则可以用于制造新的香烟,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再比如现在咱们的自媒体圈子早先很多作者就是纸媒投稿出生,或者本身就是作者、学者,对一些事物的观察非常独到,有自己的见解。但写一篇文章需要花费自己很多精力去查阅资料,捋通顺序,深入浅出,但等到自媒体大爆发之后,很多工作室跑出来了,他们很多没有能力自己去做出优质的文章。但可以抄啊~反正有流量就能赚钱,因此出现了一大批抄袭、洗稿、伪原创的营销号,
2、为什么会有劣币驱逐良币,而劣币活得很好是什么原因?
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在古代,朝廷一开始铸造数量差不多的金和银两种货币,比如一斤猪肉,你既可以用一两银子买,也可以用半两金子买,但是久而久之,官府却发现大家都用银子来买猪肉,没有人用金子买东西。原来,人们认为金子的颜色造型更美观,都被收藏起来或者铸成各种首饰雕塑,所以金子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劣币驱逐良币的最初含义就是当政府发行两种合法货币时,人们都倾向于用材质造型比较差的货币,而造型颜色比较好的货币都被收藏起来了。
而在现代社会中,例如:工厂为了精简员工,提高效率,就让双职工中必须一个下岗,工厂的本意自然希望能力强的留下,但事实上往往是比较弱势的留在工厂,而有能力的人离开,因为他找到新工作的几率更大,这样就劣币驱逐良币了。我自己觉得还可以这样说:公司对能力不同的人给以相同的工资,其实是将实际价值不同人冠以相同的名义价值,其结果必定是能力高的离开而能力低的留下,
3、品德优良能力突出的人在职场中如何才能不被排挤?职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不想被排挤,那只能扔掉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东西,比如过度的善良、比如对人性的过高估计,等等。不想被“劣币”驱逐,那就要变得更加敏锐、更加富于变化、更加适应社会,而不是抱着“从书本上学来的道德”不放,把自己紧紧地禁锢起来,.品德、能力兼好,必定遭人排挤人都不愿意跟自己高的人走在一起,强大如普京大帝,当身边紧跟着一个近2米高的577,脸上也不自觉地现出些许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