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市场上有价值多少的货物,央行就要印多少钱的钞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平衡。央行发行的钞票,流通产生的价值被市场吸收了,刚好把宝石等价的钞票投放到了市场,这时候银行为了经济正常运转,就需要印100万元的等价钞票,路修好了,村民走路更方便;宝石等价的钞票被投放到市场。
1、央行印钞票发行,那么流通产生的价值去了哪里?
央行发行的钞票,流通产生的价值被市场吸收了。理论上,市场上有价值多少的货物,央行就要印多少钱的钞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平衡,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了解其中奥妙:一个与外界封闭的村子,村民们用来交易物品的总价值是100万元。这时候银行为了经济正常运转,就需要印100万元的等价钞票,某天,突然有个外人带了颗闪亮的宝石来到村子,宝石价值20万。
为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转,银行开始印钱,印完之后,银行不可能直接买宝石,于是银行投资修了一条20万元的路。刚好把宝石等价的钞票投放到了市场,最后的结果:路修好了,村民走路更方便;宝石等价的钞票被投放到市场。最重要的是:物价还是原来的物价,有人可能会问:直接修20万的路不可以吗?答:不可以。因为路修完后,市场上只有100万的货物,却有120万的钱,物价会上涨,
2、货币是国家印的,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很有深度,所以忍不住要说两句。从时间来看,这个问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二战后到1971年,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体系属于金本位制。简单的说,美国要让美元与黄金保持一定的兑换比例,就是美国印了多少美元,美联储就需要按比例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就紧盯美元。
由于各国货币都直接或间接与黄金挂钩,而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那个时代的货币是不会超发的,但到了1971年,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都拿着美元来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扛不住了,单方面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自此,世界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浮动汇率时代,信用货币的发行,不需要黄金作为抵押,所以很多国家都会超发货币,获取财政融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由于七十年代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开始繁荣,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诞生,证券、信托、期货、期权、基金等等,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过去的货币大多用于商品交易,但金融衍生品出现后,大量的货币就沉淀到金融交易之中,谁都无法判断市场需要多少货币。这也是当前经济的一大难题,难以确定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