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陷不进中国这头大象,有人说中国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太大,弱势群体消费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把贫富差距作为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第二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过去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第三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1、“中等收入陷阱”是怎么造成的?
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成功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再向前我们将面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有人说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陷不进中国这头大象,有人说中国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一个成因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因此我就这个成因说说自己看法。
目前,中国存在贫富差距,无论怎样遮掩都挡不住这个客观事实,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无论是从富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富豪财富拥有量,还是银行居民存款结构分层情况反映出来的贫富差距都是很大的。2017年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是5.6,但许多人认为实际数据应该更高,个人觉得觉得从改革开放前的2.0左右,40年时间上升到5.6已经很高了,再高就可能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是怎样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呢?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整个社会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大量的贫困人口是塔基,少数富裕阶层居于塔顶,中产阶级只占较小的人口比重。而成功跨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经济体国家社会结构是一个橄揽型的,两头的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都占很小比重,占大比重的是人口大多数的是中产阶层,
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经济增长,高就业率和低通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居民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全民财富的增加。因此,国民收入的分配显得十分重要,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几个层面,初次分配、再分配和和三次分配。我国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上基本形成了劳动者、企业和政府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而经济发达体国家劳动者的占比在60%-70%左右,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中用于国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的福利方面的支出。这一比重我国大约是26%左右,发达经济体国家绝大多数高于70%,三次分配是指社会捐赠和社会救助。在三次分配上中国富人的社会捐赠尚未形成风气,三次分配大多还是政府社团组织主导,与经济发达体国家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参与度上都有很大差距,
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存在严重制约了消费能力的提高,用企业家曹得旺的说法就是,中国只有人口,没有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缺乏制约了生产和投资,形成恶性的经济循环,导致发展中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以后,纷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成因。当然,其它原因也很多,各国的差异也很大,但多数都伴有货币超发、债务率高企、通货膨胀等等,
2、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是个魔咒吗?
不是魔咒,基本上都是被美国控制和盘剥所致。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本国制度等因素造成的,以阿根廷为例,早在三四十年前,阿根廷的人均收入水平就接近发达国家水准,可当美国替阿根廷培养的大量财经方面的专家回国控制了政府的经济决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自由主义特征的经济政策,对外不设防地全面开放市场,到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华尔街的资本先是全面地退出阿根廷,做空阿根廷本国货币,让极度依赖外资的阿根廷金融系统破产,然后再杀个回马枪,以极低的白菜价收购阿根廷的优质资产,一出一进,阿根廷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化为乌有,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由来。
3、“中等收入陷阱”真得是“文科生太多”的原因吗?
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话产生了巨大争议,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而且过时100年了。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作者认为,文科生太多是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应该重视理工科教育,由此引起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