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我个人的理解,善与恶是相对的,相互的,也是孪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孟毋三迁,是环境影响,《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善字是羊字下面一边一点下面一囗组成,善与恶只有行为之别,没有本性之分,一念成恶,一念佛心。
1、善和恶的区别是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善与恶是相对的,相互的,也是孪生的。存在于个体之身,也存在于群体一众,它与生俱来,随生而去,存在于一念,显之于一刻,一时,一事,乃至成性成情,显之于一体,一生,一众。人天生于佛心,则大彻大悟,佛性皆有善念同生,仁义礼智皆存,人天生沾魔性,虽有佛念,也带恶念魔心,一念带佛,一念成魔,。一念之差,一念之想,一念之为,一念之别,佛说:心有善念,就是佛性,
屠刀放下,恶醒善生。回头是岸,苦海无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群体善念,会改变众行,群体恶行,会影响个心乃至众人。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孟毋三迁,是环境影响,推梨让枣,是家庭氛围。还有社会发展存在着的审美标准,善恶之別,美丑之间,黑白之别。善与恶只有行为之别,没有本性之分,一念成恶,一念佛心,象一枚硬币的两面,双向合心。
我认为,修佛念佛之佛门之人,双手合一,合十一声:“阿弥陀佛”,将一念之差,合成佛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与盾,既统一又对立,我以为,这也就是善恶论。既要划清界限,区别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又是相互转化的,受我会影响,随环境变化,个人好、恶态度心理取向程度,影响正确方向选择。
2、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
善字是羊字下面一边一点下面一囗组成,意思是有口且不用囗咬吃羊两口。羊是弱者,常与羊保持和谐共处。这就说明凡有口强势的动物不功击羊就是友好善意的,正如人有权有势,实力强的不欺压残害弱势群体,而且会去帮助弱势无助的人。这就是善,再者从嘴上要有德。不要用嘴去功击伤害他人,嘴上留德。说造就人的好话,这也是善,
3、“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绝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质,从而把“上善若水”理解为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就象是水一样,也就是说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质,《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真是这样子的吗?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水深火热、洪水猛兽、水性杨花、水火无情这些成语又如何解释?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关键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义,不知“善”字本义,一切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归于谬误,圣人的智慧就不会被我们真正领悟。实际上,“善”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并无美丑、好坏之分,
“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人初生时,由于还没有受到社会和教育的熏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所谓“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阶段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的自然属性。从造字角度讲,“善”字从羊从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为之“善”,
那么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也无论是牛羊鸡狗,还是狼虫虎豹,在刚出生时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除都很可爱之外,他们都是饿了就会张口哭(叫),饿极了还会咬痛母亲的乳头,饱了就很快乐,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无所谓恶与不恶。但当他们长大後,其本性大多会发生极大改变,只有羊长大後变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故以羊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