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强调信众深信因果,离开因果信仰,则没有佛教。佛教和道教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佛教和道教对生死态度上的不同,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是佛教因果论的主轴,果,又让人想起因,有果必有因,因果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供养,是佛教中的重要行事,许多佛经中都有提到。
1、佛教一般供奉什么水果?
水果供佛,是佛徒对诸佛菩萨先圣贤哲表达的一种恭敬心和感恩心,又是庄严道场营造神圣氛围的一种供物,属于修供养法门。我们现在的一切所有所得,虽然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的,但是,做为佛教徒,我们不这么想,我们信奉我们的一切所有都是诸佛菩萨赐与的、都是上天赐与的、都是国家赐与的、都是众生赐与的,因此时刻保持着感恩心。
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有水果吃了,当然也想起了诸佛菩萨、法师僧众,于是献几个水果供佛,表达感恩,又,果是表法,有象征意义,象征果报。我们现在的处境,这便是我们的果报,果,又让人想起因,有果必有因,因果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佛教强调信众深信因果,离开因果信仰,则没有佛教,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是佛教因果论的主轴。
果,又表菩提果,菩提果是佛徒的毕生追求,佛徒一生起早摸黑千辛万苦修行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果。水果供佛,恭敬圣贤,心有圣贤,敬畏神明,自然就会注意个人的善恶行为,以物促行,见物检行,起到教育作用,所以,水果供佛,实在也是一种教育。家里佛坛水果供佛,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教育”,果为十供养之一向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以饮食、物品等,这都是供养。
这里我们讲供养,主要对象是三宝,供养,是佛教中的重要行事,许多佛经中都有提到。早期供养以身体行为为多,叫身分供养;后来也有纯属精神方面的供养,称心分供养,供养的种类很多,有什么法供养、财供养、观行供养、三业供养、千僧供养等等。但大家一般比较熟悉的就是《增一阿含经》里所讲到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
现在,我们举行的大型法会在佛前供养香、花、灯、水、果,合称五供养。如果再加上供养茶、食、宝、珠、衣,那就称十供养,十供养,我的理解是,香象征戒香,花象征美好,灯象征光明,水象征清净,果象征佛果,茶象征清醒,食象征饱满,宝象征财富,珠象征希有,衣象征庇护。供养,就是修福,一个人没有福,日子不好过,日子过得辛苦奔命。
这个人生活富裕快乐幸福,这就是修布施修供养得来的果报,供养在菩萨六度中也称布施度,不过供养更显得谦卑真诚而广大。福德与智慧,是成佛的两大要素,是走向成佛的两条必不可少的腿,可见,修福之重要。普贤菩萨修行成佛有十大重要行门,名普贤十大願,“广修供养願”是普贤菩萨十大願中的第三项,布施在菩萨六度中是第一位,可想布施供养功德之殊胜无比!。
2、佛教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佛教和道教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佛教和道教对生死态度上的不同,佛家视死如生,认为只有人体死亡后,才能修成正果,达到彼岸。人的肉体死亡后,会诞生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才是人的本来面目,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所修行的一切,都是为了死后的这个生命体,通过修行,让死后诞生出来的生命体处在不生不灭的状态,这个状态佛家称为涅槃,不生不灭我们可以理解为,永远保持本来的真实面目,也就是人体死亡后所诞生的生命状态,佛家称为真如,佛性,自性。
佛家认为人死后,没有变成鬼或者神的说法,世上所有的生灵,在肉体死亡后,所诞生出来的生命体(真如)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好坏的区分,这就是佛家认为众生平等的根本原因,佛家修行者通过自身的修行,当自己的肉体死亡后,所诞生的生命体(真如)能够永恒不变的存在,就是修成了正果,成为了佛。没有修行的人,肉体死亡后,所诞生的生命体(真如)只能存在四十九天,在四十九天当中,因为自己生前所做下的善恶事情,进入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