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放射科,非常适合互联网 的模式。区别于零售、出行、住宿等行业,医疗大健康行业的背后的逻辑首先是人本身,更准确的讲是人体,是活体,患者在广义的大健康领域本质诉求是什么,前者是利用线上手段是着实有效的,但后者在没有真正的全科出现之前,几乎是无效的。
1、互联网 医疗,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整个社会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出去买菜、吃饭都不用带现金了,只要有网络就能搞定。很自然,医疗也是,作为放射科大夫,仅就放射科 互联网做一些分析。其实,医疗很早就网络化,只不过局限于医院内部使用,而非INTERNET,尤其是放射科,非常适合互联网 的模式。为什么说放射科特别适合互联网呢?是因为放射科从它出现的时候就带有互联网基因,
最早的X线片不是数字化的,但是很快就出现了CR、DR,到了DR阶段就完成了数字化。CT和核磁,从诞生的时候就是数字化的,而且还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格式(DICOM格式),所以非常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早期的的放射科虽然具有互联网基因,但是它的信息都是放在内网上的,可以调阅图像,阅读报告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形式越来越简单,功能也更加的完善,
对于放射科而言,通过互联网 的模式,可以实现几个方面的好处:1、提高老百姓接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分两个层面,在边缘地区拍的片子,做的CT和核磁,由北上广的高水平大夫给阅片,出报告,第二个层面,做的CT和核磁,扫描质量也必定会比原来提高。可能普通读者不太了解,扫描也会有质量问题?当然,而且问题很严重,同样的机器,某些地方,某些医院扫描出来的就是不合格图像!因此,才有了京津冀三甲医院图像互认的问题。
三甲医院互认都得有个过程,可想而知,其他水平的医院会怎样,图像互认了,诊断结果切不可盲目互认,同样的片子,不同的大夫结论可以完全不同,而正确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在我国目前的混乱情况下,奉劝,切不可盲目的将影像报告互认,该会诊的一定要重新会诊,2、降低基层人力、财力成本。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基层医院,可以不用配合格的放射科大夫,交给上级医院即可,
2、什么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否会成为互联网 医疗的未来?
日前,最新推出互联网 家庭医生的产品——“京东家医”的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辛利军列举了一个场景:孩子突发疑似过敏症状,妈妈将患处拍照发给健康管家。管家极速响应,经过初步询问,在线转诊给专科医生进行问诊,皮肤科医生接诊后,健康管家全程陪同用户,进行图文“群聊”沟通,最后专科医生给出诊疗及用药建议,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诊疗建议,我想这对于宝妈来说是十分需要的,而这还只是“京东家医”的一个应用场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需要找专业人士咨询的健康小问题,京东推出的“家庭医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支持7*24小时在线问诊,并且还提供专家团队在线问诊和三甲医院的名医面诊预约等服务。“京东家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真正的家庭医生了,家庭医生也叫全科大夫,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居民生病了都是先找家庭医生,再进一步通过家庭医生联系医院就诊,而我国目前只有35万个全科医生,存在很大缺口,京东的“家庭医生”我觉得算是一个补充吧,通过“互联网 医疗”的形式,提高了医生的问诊效率,也方便了普通人。对于有这个需求的老百姓,花不多的钱购买这项服务,还是不错的,京东也是大平台,在服务体验上一直也都不错。
3、医疗健康行业,为何没做出真正互联网大健康生态?
可以这么说,任何新兴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区别于零售、出行、住宿等行业,医疗大健康行业的背后的逻辑首先是人本身,更准确的讲是人体,是活体,对于人这个活体的“服务”,无论是理性的一面,例如病症的医治,还感性的一面,例如健康管理,都会面临着客户极为苛刻的需求。事实上,我国基础医疗供给能力并不差!(1)近千家三甲医院截止2018年底,我国三级医院1192个(其中:三甲医院722个),二级医院6780个,一级医院4989个,未评定等级医院67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