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己的名字,则只能长辈或者自己来叫。命名权的机会不多,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是其中难得之一,所以家长们内心里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能够有所不同,但过于另类的名字他们也不敢起,怕以后孩子会因为名字太标新立异遭到嘲笑不能很好得融入学校生活,当长辈对晚辈称名字时,表示亲昵;当自己称名字时,则表示谦逊。
1、中国有哪些重名较多的名字?
我来贡献一个:“子轩”“子涵”这种港台言情派的起名是未来最大重名王!没有人喜欢自己孩子的名字烂大街,子涵子轩的爸爸妈妈们也不想,但大部分人都没能逃脱一代人的烙印,在给孩子的起名上,这个规律被充分暴露出来。命名权的机会不多,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是其中难得之一,所以家长们内心里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能够有所不同,但过于另类的名字他们也不敢起,怕以后孩子会因为名字太标新立异遭到嘲笑不能很好得融入学校生活,
那咋办呢?前思后想,只要跳出上一代人名字的泥潭就好了吧。上一代父母辈们,男的叫着“建国”、“卫国”,女的叫着“娟”、“花”什么的,太土了啊,凭着有限的人生经验,想起童年时候看的港台剧,“子轩”、“子涵”这些看似书卷气的名字冲进脑海,殊不知,很多家长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这个起名字的思路,导致几年后他们走出家门时才发现,原本以为深思熟虑的选择,到头来也是其他成千上万父母深思熟虑的结果。
2、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常能听到“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等称呼,其中“子龙”、“翼德”都是人物的“字”,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更是每个人物出场时都会在其旁边标上姓名和字。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人起名要有“字”呢?其实,“字”最早在商朝便出现了,到了周朝,“字”这一制度开始盛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字,
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男子在加冠后便正式步入社会,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间如果只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于是迎来二十岁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个“字”。在与人交往时,互相称对方的字以示尊重,而男子自己的名字,则只能长辈或者自己来叫。当长辈对晚辈称名字时,表示亲昵;当自己称名字时,则表示谦逊,步入社会,采用更多的是自己的字,于是我们可以见到在讲述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中,交谈双方互称对方的字,显得即尊重又文雅。
至于字的内容,则大多是表示德行或解释自己的本名,因为它是用来“表德”,所以又被称为“表字”,亦或者是,字含有和本名相关的意义。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的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现自己的德行和愿望,用字来约束自己,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其实,字刚刚诞生时,并没有特别严格和约定俗成的制度,于是民间的字既有后世广泛的两个字,也有仅一个字的。
比如著名的屈原,他本名屈平,原是他的字,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羽其实是他的字,项籍才是他的本名。后人为了表示尊重,便称呼他们的字,渐渐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本名了,一言的字并不多,大部分的字因为肩负着解释说明姓名,表达德行这样的“重任”,所以常常有两言。而两言的字则有着许多不同的规律,比如家中有兄弟数人,那么其字的首位往往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
举例来说,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孙吴,其奠基人孙坚生下四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而他们的表字则分别是伯符、仲谋、叔弼和季佐,正是按照“伯仲叔季”来取字,同时的荆州还有以马良、马谡为代表的马氏兄弟五人。五人的话,就超过了“伯仲叔季”的四位,于是马良排名老二,字为季常,马谡排名老五,字为幼常,另外的著名三国人物中,还有诸如曹操,字孟德,“孟仲季”是古人将季节分成三段时采用的排序方式,可见曹操是家中长子;姜维,字伯约,则表示他是家中的老大;陆逊,字伯言,所以他也是家中的长子,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