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烂陀大学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古代印度的教育体系在人类发展方面非常丰富,为印度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印度的教育普及水平很差,13亿人口中文盲起码占一半,在古代印度,思维原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教育课题,古代印度的教育制度形式其机构形式为弥耶学校,教育的机构形式首先是通过古鲁-斯什雅学习系统传授的。
1、印度的教育现状如何?
印度的教育普及水平很差,13亿人口中文盲起码占一半。这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印度人被英国殖民较久,学生英语水平高于中国。然而印度属于精英教育,高种姓人口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人一毕业直奔美国而去,像中国这样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每年大学毕业生七百万,这在印度是不可想象的。,
2、古代印度的教育是怎样的?
印度那烂陀大学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印度的河流域的文明遗址的发掘使我们注意到文字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的印度人拥有足够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在塑造他们的文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幸的是,那个时候的文字还没有被破译,所以关于印度的河流域的文明时期盛行的教育体系,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定居,形成了更为精细的教育体系,
印度宗教也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吠陀经》的编纂工作也开始了。最初,四部吠陀经经口代代相传,但后来被写下来,后来被人们所知道,正是声学知识使得古印度人能够将吠陀经代代相传。《梨俱吠陀》是印度教徒主要的宗教和社会经济文本,写于公元前1300年至1100年,传授知识的制度形式是在基督教时代的早期出现的。学习的方法是学习逻辑和认识论,
印度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都学习逻辑学。在认识论领域,以耆那教贡献为最大的中心,古印度的教育以三个简单的过程为Sravana(萨瓦那),Manana(马那那),Niddhyaasana(内德哈萨那)。Sravana(萨瓦那)就是听着老师口中说出的真理,知识在技术上被称为“斯鲁提”,也就是耳朵所听到的,而不是文字所看到的,是萨瓦那的本质。
知识的第二个过程是Manana(马那那),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自己思考老师口头传授给他的课程的意义,以便能够被完全吸收,第三步被称为“内德哈萨那”,意思是学生对所教真理的完全理解,这样他就可以活在真理中,而不仅仅是用语言来解释它。在古印度,知识的目标是它必须导致真理的实现,入学是通过正式的Upanayana仪式或入会仪式进行的,通过这个仪式,学生离开其生身父母的家,进入导师的家以获得知识。
在这个新家,他有了第二次生命,被称为Dvijya或两次出生,古代印度的教育制度形式其机构形式为弥耶学校,教育的机构形式首先是通过古鲁-斯什雅学习系统传授的。这些学生的训练是在一位婆罗门教师家里进行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在一些文本中,老师被描绘成可怜的苦行僧,学生有义务为老师求情,
在古印度,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他的内在和潜在的能力,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观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规则、方法和实践,这个家庭的功能就像一个家庭学校,一个阿斯罗摩或一个隐士。在这里,老师不断的关注和个人指导发展了学生的心智能力,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是桑迪亚的表演和伽耶提咒的背诵。
教育被视为个人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在古代印度,思维原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教育课题。思维的训练和思考的过程对获得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的主要焦点是思想本身。Nyaya学校支持四部pramanasNyaya学派印度思想中最重要的话题是Pramana或可靠知识的手段,Nyaya学派支持四种Pramanas——感知、类比或比较、单词(Sabda)和吠陀经的发音作为可靠的知识。
韦丹塔学派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概念,即直觉,古代印度的教育体系假定了三段论和公认的逻辑,如归谬法、循环论证、无限回归、困境和无知。根据古代印度的教育体系,不仅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而且存在七种可能性,并承认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微妙,古代印度的高等学府古印度有专门的机构来促进先进的学习和研究,这些在梨俱吠陀中被称为婆罗门-僧伽或哲学家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