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药股与科技股估值水平高不高。再看医药股,医药股指医药卫生板块中的股票,医药卫生板块最新市盈率为57.38倍,医疗器械与服务板块市盈率为80.04倍,医药生物板块的市盈率为53.08倍,从数据可以看到,医药板块的市盈率确实也低,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估值高,说的是市盈率,很多人说科技股与医药股估值水平高,就是这些行业中的股票市盈率较高,那么到底它们的估值有多高,到底合不合理。
1、医药股继续下跌,多少的市盈率合理?
医药股或者说成长股,从来不存在多少市盈率是否合理的问题,只存在未来的行业空间和增长预期对应的行业竞争格局是否确定带来的对应合理或者有价值的估值体系。近期的医药股,应该说颠覆了多数人的传统观念和估值体系,其根源和我国医保的现状以及改变有很大的关系,主要逻辑有以下几点改变:第一,医药股以往的高毛利,主要来自于出厂价和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的价差,而价差,除了医药的品牌因素以外,更多比拼的是销售代表的能力和广告投入的能力也就是销售费用占比。
第二,18年以来的医药大趋势行情,和指数进入持续熊市,医药的高毛利和稳定增长在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政策引发转向积极有关,而仿制药从日本印度等国家来看,年初的仿制药政策环境是按照新的一致性评价标准重塑行业的占比的竞争格局,这就引发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领先和创新药储备研发管线领先的药企在18年以来获得了巨大的趋势性涨幅和估值优势。
自18年底以来,医药持续暴跌和最终跌穿了18年多数医药的启动点则和以下几点变化有关:第一,长生欺诈事件,引发了医药卫生安全领域的危机和市场对销售费用占比高的药企的高毛利产生了质疑和动摇,这引发了医药的第一轮暴跌,主要是疫苗生产企业的生产控制检测等环节的卫生安全标准受到质疑。而第二轮的医药暴跌,则和上海市的4 7带量采购政策有关,
因为以往的市场份额占比在这个4 7政策下改变成只要能够获取市场份额暂时牺牲利润也要进入,为最终替代退出部分的市场份额作为竞争手段,这就导致了进入医药的药品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完全颠覆了市场对医药稳定增长和高毛利传统的预期,从而引发了在第一轮长生欺诈引发的医药破位以后第二轮暴跌,其中以乐普最为典型。
而第三轮暴跌则是因为进入熊市末期,叠加了上述医药行业逻辑出现动摇和改变,引发了因为基金的过度拥挤交易持仓导致的基金仓位策略持续调整,在资金的不断退出中,导致医药行业在逻辑变化之后长线资金进入谨慎观望阶段而缺乏足够的对手买盘,这就导致了医药板块尤其是医药权重龙头个股持续破位大跌和破位后继续下跌,而从我国医保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来看,控费和控制药品价格乃至于控制一个疾病的总体医疗费用,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对于创新研发管线丰富的医药公司来说,短期的药品价格因素并不会颠覆新药行业的逻辑,这在之前我发过的问答里已经有阐述。
再次总结就是,未来,创新药研发和独家大牌依旧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不过此次颠覆的是多数药企因为长期医疗体制问题导致的因为销售费用占比远远超过研发费用,典型的就是广告费用和医药代表群体的支出费用,而研发费用占比高的药企和研发管线丰富的药企,无论从国内视角还是国际视野来看,都是未来增长和竞争格局的最终赢家,
2、为什么医药股的市盈率那么高,银行的市盈率低?
谢邀。的确,医疗股、消费股的市盈率是偏高的,但是银行股不适合使用市盈率来衡量的,一般银行股使用市净率这个指标来观察,动态市盈率=市值/未来一年企业盈利静态市盈率=市值/上一年财年盈利使用市盈率的一般适合稳定增长的行业,比如白马股、消费类、医药股也算其中之一。但是很多行业没有办法保持稳定增长,比如小米刚上市的时候,上一年盈利是负数,市盈率就不能很好的体现企业的价值,
如果分母是负数的话,这个公式也就没有了意义。低增长的周期性行业就是不能用市盈率来衡量了,就比如银行股,所以银行股一般用市净率来衡量,市净率=市值/净资产如果得出结果小于1,把资产卖完,远比市值大,这就说明这个公司被低估了,综上所述,稳定增长的行业可以用市盈率来参考比较、周期性行业,特别是银行股,一般都采用市净率这个指标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