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发行5亿股,共募资880亿港元,上市后总市值达到4万亿港元,但实际上这个阿里巴巴和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是同一家公司,两地是按照比例进行转化发行交易,即1股美股阿里巴巴=8股港股阿里巴巴,两者的权利是一样的。关于“阿里巴巴”二次赴港上市,近期也是备受关注。
1、阿里巴巴“二次上市”,会是一场皆大欢喜吗?
谢谢您的问题。阿里巴巴上市不是皆大欢喜,举几个例子,对阿里巴巴有益。在美国上市的基础上,登陆港交所,阿里可以受益如下:第一,增强在不同市场对不同货币的运用能力,减少外汇波动风险,用港币就不用换汇,直接从港交所融资即可。第二,与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企业相比,国内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阿里巴巴,提高其估值,第三,近年来,阿里巴巴跨领域投入巨大,可以有新的资金流入支持业务拓展。
对散户有益,目前阿里巴巴股价较高,以6月17日为例,每股报价159.91美元,港交所每笔交易多数在100股以上,最少16000美元的阿里巴巴购买股票门槛,对于小散户压力较大。本次,阿里巴巴在港上市,计划将普通股数量“一拆八”,由40亿股增至320亿股,发行的股票数量会增加,每股价格会降低,散户有了更大投资阿里巴巴的机会,
软银会被边缘化。孙正义已经感觉到美国将中国对大陆科技、互联网企业会加大封锁与打压,借着阿里巴巴股价高企,尽快套现离开,马云一直致力阿里巴巴内资化,本次正好乘机加快“去软银化”。阿里巴巴在港股至少计划融资200亿美元,一定会稀释掉软银集团的股份,减弱其对阿里的支配,也有人认为,阿里港股上市,甚至有可能今后从美股退市,彻底回归。
2、阿里巴巴为何能两次,并且是不同股市上市?
关于阿里巴巴几次上市的问题,我今天专门写过一篇长文,这里简要的回答一下: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就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其实当时上市的只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淘宝业务并没有包括在内,在2012年,由于阿里巴巴在集团实行战略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B2B业务退市,之后进行了私有化退市。
在2014年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当时也考虑过在香港上市,但因为阿里巴巴实体的是合伙人制度,无法达到港交所关于拟上市公司“同股同权”的要求,所以阿里巴巴后选择在了美国上市,成为美国的第三大IPO,今天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上市,因为在2018年时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此次阿里巴巴得以回归。
此次发行5亿股,共募资880亿港元,上市后总市值达到4万亿港元,但实际上这个阿里巴巴和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是同一家公司,两地是按照比例进行转化发行交易,即1股美股阿里巴巴=8股港股阿里巴巴,两者的权利是一样的,所以美股的阿里巴巴和港股的实现是一样的,一美股存托比例可以转化为8港股普通股,两者之间因交易时间不同,所以会有一定的差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后,两者实际价格会趋近相同(按比例核算),因为存在价差就会有套利空间,市场就会因套利而消除差价。
3、阿里巴巴已经在纽约上市,为什么还会在香港上市呢?这背后的逻辑和深层次的考量是什么?
阿里在香港再次上市,核心就是“回家”,其次,就是“股王之争”,所谓回家,非常好理解,站在今天中美关系和未来的变局,假设,出现进一步的“恶化”乃至于资本大战的情况出现,那么,背靠祖国,和支持祖国,将再次成为阿里“二次征途”中正确的选择。基于纳斯达克开始讨论对中概股的最新政策动向,尽管“八字没一撇”,但是,这足够引起类似马云这种思维和战略前瞻的领导者的思考和警惕,
资本市场成就了阿里的“腾飞”,而“二次征途”同样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而背靠祖国,和支持祖国,对于阿里和马云来说,从来都是站队正确和必须做出的站队,而港交所主席李小加所言,未来中概股的回归,会是一个趋势,背后,同样也隐藏了资本和产业的共同焦虑,其次,股王之争,应该看到,腾讯在港交所上市,多年以来,成为港交所交易流动性和市值一哥,至少在互联网产业是一哥,而对于阿里来说,远涉重洋美国上市,天然地丢失了一大部分的国内投资者。